|知識+|諾羅找上你?常被忽略的傳染途徑!滑手機也有高風險!
每年秋冬季節,除了呼吸道病毒盛行,還有一個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腸胃殺手——諾羅病毒(Norovirus)。
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,且「酒精殺不死」!
它來得快、傳得快、讓小孩又吐又拉,不只孩子痛苦,爸媽更是焦頭爛額。
疾管署最新統計3/2到3/8,肚子疼、腹瀉門急診就診,依舊高達25萬5775人次,雖然較前一週下降9%,但還是近5年同期最高,全國近四週,就有152件諾羅病毒案例。
本篇文章將帶您一起認識『諾羅病毒』
🦠 一、什麼是諾羅病毒?
諾羅病毒(Norovirus)是一群可感染人類,並引起病毒型腸胃炎的單鏈核醣核酸(RNA)病毒,過去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-like virus(NLVs)。
高傳染性,潛伏期短,一般在感染諾羅病毒24至48小時後就會出現症狀。
它是全球最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原因之一,尤其在幼兒園、學校、家庭或餐飲場所容易爆發群聚感染。
📌 傳染途徑
- 潛伏期極短:24~48小時內發病,更有案例是12小時有症狀。
- 傳染性極強:有個案感染恢復後二星期,其糞便內尚有病毒,仍然具有感染力。
- 傳播途徑多元:飛沫、接觸、糞口、食物、水源皆可傳播
容易被忽略的傳染方式!
- 吃到被諾羅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。
- 接觸到被諾羅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,再碰觸自己的嘴、鼻或眼睛黏膜傳染。
- 如孩子喜愛將各種東西塞入嘴巴,或是碰到病毒吃手手、揉眼睛等
- 眾所皆知手機上的細菌非常多!也有可能在無意間沾上病毒,滑手機後進食也是可能被傳染的!
- 與已感染諾羅病毒之患者密切接觸,或吸入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也可能受感染。
簡單的勤洗手可以避免許多傳染機會哦!
⚠ 二、症狀判斷與高風險族群
感染後多為腸胃不適,症狀突然、急速且明顯,以下為常見表現:
- 嘔吐:通常是感染的首發症狀,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,可能無法完全控制。
- 拉肚子:常伴隨水樣便,腹瀉的情況可能會持續數天。
- 腹絞痛:孩子會感到腹部不適,常常會哭鬧。
- 輕度發燒:部分孩子會有低燒的情況,這是免疫系統對病毒反應的一部分。
- 倦怠無力、頭暈:感染後,孩子可能會感到非常疲倦,並且容易情緒低落。
-
也可能合併以下症狀:發燒、寒顫、頭痛、肌肉酸痛等。
🚨 高風險族群:
- 5歲以下幼兒
- 老年人
- 慢性疾病患者(糖尿病、腎病等)
- 免疫力低下者
對這些族群而言,嚴重脫水、電解質失衡甚至住院治療的風險更高。
🛡️ 三、照護重點與預防方法
對於大部分感染者來說,諾羅病毒引起的症狀通常會在數天內自行恢復。然而,對於高風險族群,尤其是幼兒、老年人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,及時的照護與預防至關重要。
照護重點:
- 保持水分:感染後,嘔吐與腹瀉會迅速導致脫水,應該確保孩子或病患補充足夠的水分,可以選擇口服補液鹽來補充流失的電解質。
- 避免傳染:患者應該避免與他人接觸,特別是高風險族群。家庭內應該加強清潔與消毒,尤其是洗手、擦拭常接觸的表面如門把、手機等。
- 保持休息:患者應多休息,避免劇烈活動,讓身體有更多時間復原。
預防方法:
- 勤洗手:每次餐前便後、接觸公共場所後都要徹底洗手,尤其是小朋友的手。
- 食物處理:食材應該徹底清洗並煮熟,避免食用未經處理的海鮮等易受污染的食物。
- 居家消毒:定期對家中常接觸的表面進行消毒,減少病毒傳播機會。
- 遠離患病者:感染者應避免與其他人接觸,尤其是家中的老人與小孩。
雖然諾羅病毒的傳播快速且具高傳染性,但只要加強衛生與健康管理,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。希望所有家長能提高警覺,確保家庭每個成員都能健康度過秋冬季節。
祝您與家人保持健康,遠離病毒侵擾!
相關新聞: